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,创造性地回答了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历史条件下,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、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面对新的形势任务,江南区将全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,将其融入和贯穿到各项事业发展中,找准贯彻落实的结合点、关键点和发力点,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,打造更具活力与实力的现代化中心城区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对比先进县区,江南区创新的底子还比较薄、力量还不足,经济下行形势下,发展问题较为突出,必须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以创新破解发展难题、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。
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。推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需要专业高效的服务体系和良好的发展环境。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,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,最大程度地释放社会创新潜力。坚持依法办事,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、推动发展,加强行政审批和行政权力监督管理,使企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。加大服务项目和企业力度,帮助和支持企业消除生产经营中的制约因素和发展难题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,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,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创新领域。落实“互联网+中小企业”专项行动,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,推进中小微企业向专、精、特、新方向发展。培育发展众创、众包、众扶、众筹,促进产业创新发展,推动要素驱动、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。
二、坚持统筹协调,实现更加全面的均衡发展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下好“十三五”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,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。江南区和全国大部分县区一样,也存在城乡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,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,推进城乡、区域发展一体化,努力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。
提升城市发展水平。江南区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,城市发展水平还相对较低,要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,加快城市化步伐,促进以城带乡、以工促农,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,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。城市发展水平提升,可以吸纳大量农民进城生产生活,有效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、交通条件、就学就医条件等,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总体水平。同时,还可有效拓宽农民就业渠道,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,大幅增加农民收入,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。城市发展水平提升,还有利于破除城乡发展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,激发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热情,加快形成经济内生增长机制,促进城乡均衡发展。因此,要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,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,谋划实施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,完善城市功能配套,加强城市管理,提升城市发展水平。
全面统筹城乡发展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关键在于补齐“短板”。要全力促进城乡之间、经济与社会之间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协调发展,把突破瓶颈制约、补齐短板弱项统筹起来。统筹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,在创新增长极、引领整体发展的过程中,着力精准解决发展中的“短板”,对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通过一地一策,不拉下任何一个区域、任何一个群体和个体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我们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,以建设产城融合沙井新区、宜居宜业中心建成区、农旅结合农村片区、邕江南岸经济带为抓手,协调推进“三旧”改造、新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,同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,描绘“江韵扬美、南曦朝阳、繁荣‘老区’,兴旺江南”的美丽乡村新画卷,让农民像城市居民一样充分享受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一切实惠。
三、坚持绿色生态,建设更加宜居的美丽家园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。要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守住绿色生态这个最大的财富,建立起政府、企业、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,努力建成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区。
强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。山清水秀生态美是人民对美丽家园的向往。江南区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,取得明显成效,“美丽指数”日益提升。“十二五”期末,城区森林覆盖率达36.02%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.1%,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%,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%,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.9%。今后,我们将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,深入实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,打出“治水治天、治山治林、治城治乡”组合拳,守住“天蓝、地洁、山绿、水清”生态底线。加快推进内河综合整治和黑臭水体治理,加强城市扬尘治理,加大开展城市绿地建设,全力落实地下综合管廊、城市湿地、“海绵城市”建设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、封山育林、退耕还林,推进镇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,让碧水蓝天、青山绿地永驻江南。
强化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要坚持节约优先,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。开展全民节能降耗行动,推动工作和生活方式绿色化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等低碳产业,推进节能环保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工业发展;加快推进传统工业生态化转型,抓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,利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传统工业,引导企业进行生产改造,实现竞争力再造;加快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,着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,促进工业绿色循环发展,把江南工业园打造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,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。大力发展生态经济,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,打造一批生态农业品牌,积极发展生态旅游、休闲养生等生态服务业,推动生态建设产业化,实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成效。
四、坚持扩大开放,拓展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以开放促改革、促发展,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。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,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,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、增添新活力、拓展新空间。
把握战略机遇扩大开放。当前,江南区对外开放环境日趋优化,机遇前所未有。国家实施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打造中国-东盟自贸区“升级版”,广西着力打造“双核驱动、三区统筹”开放发展新格局,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,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,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,南宁市全方位升级“南宁渠道”。江南区作为南宁市邕江南岸最核心地带,扩大开放合作有良好条件。一是区位优势明显,南宁吴圩国际机场、西南最大铁路货物编组站——南宁铁路南站座落辖区,云桂高铁横贯东西,邕江可常年通行1000吨级船舶,为拓展开放空间提供了良好条件。二是扩大开放有基础,江南区对外开放最大的优势和潜力是东盟,借助中国-东盟自由贸易区、北部湾经济区、“南宁渠道”的建设,以及中国-东盟商品交易中心的挂牌成立和6届中国-东盟博览会轻工展、5届南宁·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、汽车展等活动的成功举办,江南区打下了良好的开放基础。要紧紧抓住机遇,进一步拓展开放广度和深度。
不断提高开放合作水平。坚持开放发展顺应时代潮流,符合江南区发展实际。要主动承接“南宁渠道”功能,充分发挥中国-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平台作用,服务和推进中国-东盟博览会轻工展等活动,加强与东盟国家乃至“一带一路”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经贸、科技合作以及人文交流。积极融入西江—珠江经济带、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发展,深化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作、经贸交流。围绕重点产业项目、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建设领域,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,力争引进一批有实力、高科技含量、无污染的外向型大企业大项目,着力培育知名品牌,打造对外开放的产业支撑。
五、坚持共建共享,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要坚持把民生优先、共享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,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实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。
切实解决民生突出问题。群众利益无小事。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,践行群众路线,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,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,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着眼点、落脚点。强化问题导向意识,直面矛盾,正视问题,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难、上学难、看病难、增收难、办事难等突出问题,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特别是在“十三五”时期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,扶贫将是最大的民生工程,江南区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,也面临扶贫攻坚的重任。要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,坚持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,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,补齐全面小康的“短板”,到2017年底实现9个贫困村全部“摘帽”,1594户502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。
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社会事业发展的好坏,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、和谐与稳定。要全面落实和推进教育、就业、文化、医疗、社会保障等民生热点领域的改革,完善公共服务体系,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,提供更优教育资源、更多就业岗位、更丰富精神文化生活、更普惠医疗保障,提升人民幸福指数。加快亭洪路延长线、江西—扬美等道路建设,加强对南扶二级公路的管理,服务推进轨道交通2号、4号、5号线,南建—亭洪立交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为群众提高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。加快推进回建安置房、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、农村危旧房改造建设,让被征地农民住有所居。着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、安全生产等工作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。(梁开景)